常識科課程旨在協助學生:
1.保持健康的個人發展,成為充滿自信、理性和 富責任感的公民;
2.認識自己在家庭和社會所擔當的角色及應履行的責任,並關注共同的福祉;
3.培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,並致力貢獻國家和世界;
4.培養對自然及科技世界的興趣和好奇心,了解科學與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影響;
5.關心及愛護環境,實踐綠色生活。
- 學生能掌握適切的學習策略
- 運用不同思維工具/學習策略以掌握學習
年級 |
思維工具/學習策略 |
P.1,2 |
比較異同、推測後果 |
P.3,4 |
兩面思考、(自訂) |
P.5,6 |
多方觀點、(自訂) |
- 學生能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
- 繼續優化「課前」和「課內」的設計
- 開展「課後」之延伸學習的布置
- 教學評更緊密的連結
- 檢視並優化1-P.3進展性評估,評估須連結教學內容,以及是考核技能。
- 在1-P.6考試卷中加入考核思維工具/學習策略的題目,全年各級最少一次。
- 幫助學生掌握電子學習4-P.6
- 加強資訊素養的教育
- 提升學生自我形象,建立自信
- 課研教學設計時須加入匯報及分享環節
- 給予正面及具體的回饋
- 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朋輩關係
- 選擇合適的課題(主題為尊重、欣賞及關愛),重點培養學生相關價值觀
- 選擇合適的課題(主題為合作、服務及互勉),重點培養學生相關價值觀
- 於分組合作學習活動中,多提示學生要互相合作、服務及互勉
- 以STEM作課堂主軸設計課堂,以提升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
- 於六年級開展每星期一節的STEM活動時段(導修課)
1. 善用電子學習優勢
配合高小一人一機政策,科組善用電子學習的優勢,在4-6年級中課前、課內和課後時間於電子學習平台,如edpuzzle、google classroom和nearpod等發放預習、課堂內容和延伸學習材料,讓學生更靈活開放地學習。同時,教師也可利用電子學習平台,即時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,以便調整教學策略,提升教學成效。電子學習平台也可促進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,提升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。

各級STEM課程如下︰
年級 | 單元 |
P1 | 家中的物料和能源 |
P2 | 日晷 |
P3 | 善用資源/冷縮熱脹 |
P4 | 空氣 |
P5 | 閉合電路 |
P6 | 賜豪海陸空 |
承接電子學習的優勢,科組也會在課程中加入自學元素,如在高小年級中,利用「十分科學」網上平台,閱讀常識科相關的材料和進行評估,在課堂以外進行自主學習,培養探究和解難能力。



科組於4-6年級中選取其中一個科學課題,配合科學探索過程P.O.E,以英文編寫課程內容,並於高小年級的精英班中教授,以增潤學生的英語詞彙,讓他們做好準備,升上中學後更能適應科學相關的課堂內容。


校本課程縱向架構組織圖
為了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技能,科組進行整體規劃,制定思考、研習和科學探究的課程架構,架構組織圖把思考、研習和科學探究能力細分為不同部分,按深淺程度分階段於一至六年級教授,並於日常教學中配合不同的思維工具和教授閱報技巧,提升學習成效。

開心「果」月
為了培養學生每天吃水果的習慣,本校於7月11日至8月7日舉辦了開心「果」月活動,鼓勵學生每天帶水果回校,於小息時段進食,然後用貼紙於龍虎榜中記錄每天吃水果的情況。所有達標的學生均可獲得紀念品一份,以作鼓勵。
學校文化日計劃「做個小小考古學家」工作坊
本校20名小四的同學在10月18日(星期一)參加了香港文物探知館的學校文化日計劃―「做個小小考古學家」工作坊。同學首先聽導師介紹香港的考古概況,然後化身成為小小考古學家參與模擬考古發掘,學習如何發掘、紀錄和分析考古物件。
小一護苗車
本校小一同學在10月28日(星期四)參與由護苗基金推廣的公眾教育計劃―「護苗教育車課程」,透過遊戲、卡通、活潑生動的布偶短劇和多媒體的運用,讓同學在輕鬆的氣氛中,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。









「充電模型車STEAM設計獎比賽」冠軍:5C 李霆鏘;優異獎:5C 王芷恩
「環保先鋒比賽」優異獎:5C 李霆鏘


第三屆世界STEM暨常識公開賽(複賽)成績
本校11位同學在5月8日參加了由世界科技工程數理協會舉辦的第三屆世界STEM暨常識公開賽(複賽)中表現優異,取得佳績。名單如下:
金獎:6A 郭凱晴
銀獎:6A 黎培宜
銅獎:2D 梅雪瑩、3A 鍾浩揚、3A 劉柏高、3C 陳心怡、4A 李卓迪、4A 潘珏銘、
4A 唐煒林、4B 陳芷楹、5A 陳塏竣




